支持陳水扁總統的人,大概不會喜歡「天下雜誌」,因為從它最近幾期的主題來看,「高投資、低報酬-30歲的焦慮」、「永不退休的人生-養不起的未來」、「中產階級的新貧恐慌」…等,應該會被「扁迷」視為「唱衰台灣」,因而影響陳水扁的選票。不談政治,我倒是覺得天下雜誌很能貼切地反映台灣當前的實況,或者有先見之明,將已初現端倪的問題及早反映出來,以提高大家的警覺。
今年6月15日的天下雜誌,以「高投資、低報酬-30歲的焦慮」為主題,在大標題旁邊有下列這段文字:
三十歲,該是怎樣的年齡?在過去,中國人說「三十而立」,這是一個人成家立業的關卡,不只是建立個人事業,也是接下家庭重擔,從上一代承接社會、國家責任的年齡。但是,現在台灣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卻距離三十而立愈來愈遠,愈來愈多人無法獨立,更別談接下家庭、社會的重擔,為什麼?
這一代,其實該是台灣五十年來最幸運的一代,在經濟起飛年代下長大,享有最多升學、留學、自由自主的機會。但是他們也可能是最倒楣的一代,因為當他們進入社會時,卻碰到五十幾年來最微利、最低報酬的年代。
台灣三十歲年齡層出現了集體的焦慮,一股普遍覺得這一代將比上一代不如的心聲,正在這個族群間蔓延。往前看,很多人感到茫茫茫;往後看,覺得更年輕的一代將比他們更沒前途。當一股全面的心理不景氣,衝擊到原本該是台灣未來希望之所繫的一群人,對個人、家庭、社會,甚至國家未來,將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三十歲的焦慮,出口在哪裡?三十歲的這一代,要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美好的年代?三十歲年輕的族群為何焦慮?因為全球經濟進入微利、低報酬的時代,人力資源市場上的需求面減少,又受大陸、東南亞低廉勞動成本的競爭。而在人力資源供給面,台灣高等教育快速擴充,粗製爛造,一年畢業的大學生有十四萬六千人、碩士二萬六千人、博士一千五百人,造成高學歷、低能力的人「材」氾濫,高不成、低不就,當然會有焦慮囉!
近年來日本興起一個新名詞「蟹居族」,意指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微薄,經濟無法獨立,就跟父母同住、同吃,也不敢結婚。加上長期失業,喪失自信心,成天窩在家裡上網,或者流連於網咖,日久導致精神恍惚、憂鬱症、自殺等。日本的蟹居族緣自於連續十幾年來的經濟不景氣,想想看,台灣是不是已經步上日本的後塵,也會有愈來愈多的蟹居族群?
全球化經濟,使得產業進入微利、低報酬的時代,人力資源供需的失調,也將高學歷年輕人推向微利、低報酬的焦慮中。五年前,電子產業塑造不少「新貴」,然而今日業界人士形容科技人的身價已經「從豪宅變成國宅」。過去屬於高所得的四師-會計師、建築師、律師、醫師,現今也大都變成「薪水階級」,甚至還得轉往大陸謀生。
一位33歲的年輕人,即將拿到政大地政所博士學位,找不到專任教職,只好在台北的文化大學和台南的立德管理學院擔任兼課講師,賺一小時500元的鐘點費,每個月鐘點費扣掉南北奔波的旅費,淨收入二萬餘元。一位28歲的年輕人,原本工作月薪是三萬八千多元,出國拿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財管碩士學位,花費將近二百萬元,回來找到工作的薪水是四萬出頭。上述二人絕非特例,而是普遍現象,難怪被他們父母認為最幸運的這一代年輕人,總是大嘆「生不逢辰」。
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裡,作者否定他父母的教導『努力學習,得到好成績,你就能找到高薪,並且伴有很多好處的職位』。類似地,現在的年輕人也對於上一代走過來的軌跡『一定可以隨著歲月不斷累積財富、地位、家庭、穩定』大打問號,他們會說:『以前說三十而立,現在三十歲可以照顧自己就很好了。』
教育,也要負起年輕人焦慮的責任。導致焦慮流行病毒的兇手,不是教育的量,就是質方面的問題。台灣長期以來的文憑主義和升學主義,扭曲了教育方向,家長和學生都只重視考試成績,忙於補習,完全忽視正常教育的重要性,年輕人整個學習成長過程彷彿就是「考試機器」,沒有其他生活能力、品德、思考、創造力的教育。不會考試的學生,被輕視、排擠,會考試的學生,就只會讀死書,而未曾學習如何成功地生活,所以即使讀到高學歷,也只是一個「生活白癡」。
這種教育弊病,經歷多少任總統、教育部長,經過多少次教改方案,始終無法對症下藥,無法扭轉考試領導教學的歪風,反倒使得補習班愈來愈多,學生課業負擔愈來愈重,家長為孩子升學的付出也愈來愈「多元」。因此,我認為無法再冀望於政府、學校和教師,唯有靠著家長們的自覺,才能讓孩子從考試主導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享有正常、完整、快樂的學習成長過程,而且學會如何成功地生活。如此,當孩子成年以後,才會擁有足夠應付社會生存環境的能力,而不至於產生焦慮。台灣教育改革的關鍵,不在制度,而在於觀念!
天下雜誌的撰述中,也提到【三十歲的這一代年輕人往後看,覺得更年輕的一代將比他們更沒前途】,會成真嗎?我相信,經濟環境將會愈來愈動盪,人力資源市場供需失調、低成本國家人力競爭的壓力也將會繼續存在,現有年輕族群的集體焦慮本來就會延續下去。再加上台灣政治文化拙劣,政客們以政策買票搶奪選票,造成國庫赤字直線上升,公債發行增加速度有如脫韁之馬,這些債務都將由我們的後代子孫來承擔,所以三十歲年輕族群對於他們下一代會比自己更沒前途的憂慮,不是空穴來風,絕對會是「惡夢成真」。為此,我們這一代父母的肩頭似乎要更沉重了。
本來,我們這一代早就有自己是「夾心餅乾」的認知,對上要奉養父母,對下不能再存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而要自食其力養老。現今看來,我們這一代還需要進一步將『養兒防老』的觀念轉變為『養兒到老』,不是要準備供養『蟹居』的兒女,就是要準備一筆錢為孩子買個結婚生兒育女用的「窩」,最好還能提供他們一筆創業基金,或者留下一份事業給他們,以減少他們獨立奮鬥成家立業的艱難。這些話不是玩笑吧?各位,我們是不是早該覺知今日的「孝道」,而準備做好「孝子」、「孝女」?
在一次親職教育演講會中,一位媽媽憂心地向主講人請益:「我的孩子今年即將從專校畢業,最近他的同學們都在談論『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心理很恐慌,根本讀不下書,請問教授我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個難關?」各位朋友,您是否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您準備好如何應付了嗎?
鑑於台灣經濟環境惡化,加上對於新世代年輕人所面臨之焦慮症候群,以及現代『孝道』的體認,近年來我由消極轉趨積極,致力開發多元的收入來源,特別是在多元的收入來源中,有一種是屬於『持續性的收入』,不同於傳統事業的『單次收入』;否則,以傳統的工作方式身兼數職,我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為錢而『賣命』,或者如同天下雜誌的標題,成為一個『永不退休的人』,做牛、做馬做到死,那就太可悲了。
有了清楚的方向與目標,如今我可以很篤定地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你不必為未來焦慮,只要專心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做你喜歡做的事就好了。」但願更多朋友也以天下雜誌的警語為誡,及早做好準備,而能夠和自己家人享有心理上的安定與安全感。
喜哥20030709
 |
 |

♥順子老婆的網拍,請多關照∼
If you don't like something, change it.
If you can't change it, change your attitude.
Don't compl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