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關於你所提到的blog,順子倒是沒有接觸,所以不清楚它是以何種形式來處理。
不過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參考以下兩則聯合新聞網的新聞。
就說明中來看,它應該是建立在大型主機空間上的討論區,有著固定的基本樣式,但使用者可以再加以個人化處理。
而這些使用者之間,可以互通有無,分享彼此文章,建立起綿密的蛛形網路。
依這種定義來看,它並不像是建在自己主機平台的討論社群!
Blog網路鮮貨 你「部落格」了沒?
【記者梁玉芳】
當網路讀者群人多勢眾的「南方電子報」也在近日推出「部落格」(Blog)版本「南方文章海」時,證明部落格這個網路新「玩具」或「工具」,已在台灣流行開來。各式各樣的「部落格」在網路世界自由串連與引用,密切的連結形成新的電子「部落」。
什麼是「部落格」?簡單說,它是一種定型化網路平台,使用者不用太多技巧,就可維護個人網站,不論是張貼文章、上傳圖片、設定版型、引用文章,號稱「三分鐘就可以搞一個個人站台」,卻不必學會使用原始碼連結。它又比陽春留言版或BBS更棒的好處是,眾多文章與發言,都可以回溯、蒐尋,不會陷入茫茫字海。
許多重要事件標記著部落格愈見明顯的重要性:全球最大的蒐尋引擎Google 併購了提供免費部落格空間的 blogger.com 公司;部落格更新快速、點閱頻繁、連結綿密特性,讓部落格頁面成為Google的最愛,部落格網站常在 Google 蒐尋結果裡排名前幾名;哈佛大學與史丹佛大學相繼提供全校師生免費的部落格系統;CNN自今年三月十日,開始報導有關部落格的新聞。
網路行家眼中,部落格更棒的意義在於,它的簡易民主性、使用低門檻,是降低技術差距、將使用網路「權力下放貧下工農」的革命,「網路麻瓜」都弄得懂,將「網路書寫還諸平民百姓」。
在國外,部落格流行已久;台灣,每日出刊的社運電子報「烽報」能夠維持圖文並茂的高產量,就是拜部落格的簡易之賜。而前衛的「破報」推出「台灣部落格」更是部落格社群的推手,在這兒可串連到台灣各類最分殊、獨特的個人部落格,網路風景綺麗。
烽報成員張俊傑說,一九九九年的西雅圖反全球化行動,是一次靠網路媒體聚合群眾的重要行動,當時使用的「獨立媒體中心」開放式簡易網路工具,展現了強大威力。烽報由此得到靈感:這種即時性的網路工具,將成為社運利器。
大力推廣部落格的網路工作者 Jedi 林克寰認為,部落格儼然是今年的熱門話題,喚起了網路王國中的新脈動。
有人用部落格來寫日記,有人用它作為家庭聯絡簿,分散世界各地的家人可以同步互通動靜。社運團體拿這樣簡單的網頁工具作為電子報,網路行家並期待十分個人化的部落格能再創當年「明日報」個人站台百花齊放的榮景,並預言它成為「網路產業復甦的象徵」。
媒體觀察基金會秘書長顧玉珍就是部落格的受惠者。她一直以「電腦白痴」自居,但朋友號稱用部落格軟體,「十分鐘就把你教會」。她照著指示,只要照既定格式填空、貼文章,果真建立起「顧玉珍的部落格」。
Jedi也指出,許多部落格提供「迴響」功能,以及「引用」功能,讓部落格之間的交流更強。「迴響」是跟在每篇文章之後,而不像傳統方式那樣把全部文章的評論意見放在一起變成一個巨大的留言板。
Jedi說,更棒的是,讀者甲讀了乙的部落格,想把迴響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乙部落格收到的引用通告還夾帶其他許多訊息,包括甲的文章標題、摘要、靜態鏈結、讀者甲的部落格名稱,都顯示在乙部落格的通告區。因此,乙的讀者不但能直接看到那篇甲的精彩迴響外,還能由摘要決定是不是要花時間與頻寬,連到其他的部落格或站台去。
Jedi說,部落格裡類似這樣貼心、精彩的設計,等於是提供了一個跳板,織就一個更綿密的鏈結網,通往更為寬廣遼闊的世界去。
【2003/09/21 聯合報】
部落格是啥
【記者梁玉芳】
「部落格」(blog),中文譯為「網誌」,是「網路日誌」之意。更通俗的是叫它「部落格」。凡是在從事部落格相關活動的,就叫「部落客」 (blogger)。在中國大陸,則譯為「博客」。估計全美有五十萬個個人部落格。
電腦裡有許多 log 檔,原本是記錄網路上的大小動靜,諸如哪位使用者何時上站、修改某些檔案等流水帳。有人用weblog這個字來形容拿網頁來記事,包括生活、心得、讀書報告等。而weblog這個字用久了,又順口變成了we blog,blog變成了動詞兼名詞,「部落格」時代就此誕生。要知道更多部落格的事,可上有關「部落格」的部落格看看:http://blog.elixus.org/。
【2003/09/22 聯合報】
|
|
♥順子老婆的網拍,請多關照∼
If you don't like something, change it.
If you can't change it, change your attitude.
Don't compl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