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兒科,不少嬰幼兒的疾病,彷彿已經被大眾視為正常現象而忽略,其實這才需要積極處理,「腸炎癒後吸收不良症候群」就是其中一例。
美國亞歷桑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系主任積山教授(Frayez K. Ghishan)指出,「腹瀉」的定義是:「大便次數增加合併大便含水量上升,而且後者比前者更具意義」;換言之,嬰幼兒一天大便總重量大於每公斤10公克,就可說是拉肚子了。
「腸炎癒後吸收不良症候群」是屬於慢性腹瀉(腹瀉超過二個星期以上)的一種,當小朋友遭受腸胃炎的攻擊之後,通常病程只要幾天時間即可痊癒,但它對腸胃道的破壞及損害,有的小朋友幾天就恢復,有的需要幾星期或幾個月,而有的卻遙遙無期。
積山教授說,當小朋友腸胃炎過後,腸道的絨毛高度與構造都明顯改變,進而令整個腸黏膜表面的吸收功能銳減,形成吸收不良及慢性腹瀉。
據統計,在台灣引起兒童慢性腹瀉的原因以此最常見,但一般家長總以為小朋友腸胃炎後斷斷續續拉肚子是正常,不需大驚小怪的狀況,殊不知儘速更改飲食,才是治療契機。
此症會形成絨毛萎縮,造成「暫時乳糖酵素缺乏症」,大便有一種酸味,絕大多數因為糖分吸收不良,這時必須改成無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一般使用期是二周,病情好轉之後,再慢慢回復一般配方奶粉,經驗上來說,愈是時間長久的腹瀉,在更換回一般配方奶粉的過程愈是要緩慢。
如果小朋友的大便聞起來像廚餘的餿水一般,奇臭難當,而大便送檢出現脂肪,這時候病童體重又開始下滑,就必須考慮「腸炎癒後吸收不良症候群」形成的脂肪吸收不良了。此時無乳糖配方奶粉恐怕不能奏效,必須再升級成「元素配方奶粉」,使用期必須長達三至四周左右。
臨床治療上,針對一歲以上病人,有一種十分俏皮的餐飲叫做「小搗蛋餐點」(BRAT diet),是專門讓小腸黏膜受損的小朋友較容易吸收的食物,即B:香蕉(Banana),R:米飯(Rice),A:蘋果(Apple);T:土司麵包(Toast),不妨考慮使用。
以寬闊的心,包容對不起你的人
以感恩的心,感謝所擁有的
以無私的心,傳承成功的經驗
以平常的心,接受已發生的事實
以放下的心,面對最難的割捨 ...
|